国内商品期货“双十一”当日的“屠杀”惨剧还历历在目,眼下这一大类资产就“好了伤疤忘了疼”似地继续扶摇直上——11月23日,内盘黑色系期货开盘大涨,铁矿石主力涨8.7%, 热卷、螺纹钢涨超4%;24日,黑色系期货远月合约持续大涨——焦煤1705、1709合约涨停,铁矿石1708、1711合约涨停,焦炭1704、1706涨超8%。就全球来看,这种狂欢的局面都有增无减贵茶现货暂停。
更值得注意的是,鲜少唱多大宗商品的高盛近期也开始呼吁——“是时候了,加码押注大宗商品吧。”不得不问,之前的“屠杀”正是因为前期商品涨幅过度、杠杆过猛,那么未来大宗商品是否还有持续上涨的基础?供给侧改革等究竟将如何影响现货和期货市场?海外又有哪些不确定性因素值得关注?
“当前商品期货市场几乎看不到空头,做多情绪高涨。”直达国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资深交易员王洋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在“双十一”当日,根据短期盘面和市场情绪,王洋已经预见到商品或将大涨,并准备向账户转入资金加仓,但因账户故障而操作不顺,一转眼便发现市场直线暴跌。不过他仍然认为,尽管经历了暴跌行情,但这样的大调整反而是加仓的好机会。
“由于短期有色和黑色等部分品种涨幅过快,监管趋严和量化交易等多种因素导致短暂流动性不足,由此引起的暴跌并不能改变商品期货总体走牛的大格局,在做多通胀的大背景下,我们仍然看多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大宗商品期货行情。”王洋称。
良运期货交易员何北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主要交易的就是人民币贬值和通胀上行的逻辑。无论是期货还是现货市场,都看不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供给侧改革下,供需关系偏紧,现货价格较高;中长期来看,明年5月合约可能存在压力。”
“屠杀”后商品市场火热依旧
回顾11月11日的夜盘,至今仍令人触目惊心。盘初,期货多头再现碾压之势,黑色系、有色系、棉花和橡胶等品种接连大面积涨停。然而,20分钟之后,情况急转直下,由菜粕下跌开始,螺纹钢、热卷、焦煤、焦炭等品种迅速下跌,平均跌幅近5%,PTA、棉花、橡胶等更是在几分钟内从涨停切换至跌停,期货市场上演了罕见的多空“双杀”。
对此,王洋对记者表示,其实大资金并没有实质性撤离,甚至暴跌后还出现大力加仓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此前短期内涨幅过大,单边预期强烈,再加上监管政策对一些品种的持仓上限进行了限制,也对资管产品的杠杆进行了清理,导致短期流动性缺失。同时程序化交易的止损导致市场暴跌加剧,以至于部分品种击穿了期货公司的保证金底线,必须强行平仓。”贵茶数字化是期货还是现货
具体的监管政策包括,11月9日,上期所、大商所、郑商所三大期货交易所再出商品期货调控政策。上期所调整螺纹钢、天然橡胶及锡相关合约交易手续费。大商所表示,自2016年11月11日收盘后(当周周五夜盘交易时段起),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在焦炭和焦煤品种,单个品种、单日开仓量不得超过1000手,并且调整焦炭、焦煤品种保证金和铁矿石交易手续费收取标准。
“当晚我在看盘,即时把多单平了,又下了一些空单,小幅盈利。其实,此前所有品种都在大幅连续涨停,这种趋势必定是不可持续的。”何北告诉记者,“可能还会出现买外盘空内盘来做外汇套利的,这对内盘也会有影响,尤其是当套利资金规模比较大的时候贵茶数字化古树红茶。当时基本没有对手盘,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外加程序化的止损,就很容易爆仓。”
“双十一”前,商品市场的涨势的确过于疯狂贵茶数字化玉池荷现货运营中心。焦炭16连阳、焦煤及铁矿石接连大涨,有色金属行情启动,农产品加入狂欢,期货市场继4月上演黑色系行情之后,“十一”长假后再度陷入“疯狂”。以焦炭为例,有交易员感叹——2016年1月15日才558点左右,如今最高涨到2276点多,不到一年涨了3倍。
不过回调过后,市场情绪并没有偃旗息鼓,《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多方采访后发现,除了看好股市以外,各界仍然看好商品市场年末和明年初的交易机会,而对中短期的债市走势相对看空,这多数是基于对通胀走势和全球风险情绪的判断。
高盛本周称,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都在回暖,投资者明年应该押注大宗商品价格会走高。这是该集团在4年多以来首次推荐加重对该资产类别的押注,高盛也是华尔街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
10月,全部主要地区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都在走强,推动了铁矿石、铜及其他基础金属的上涨势头。高盛上调了其对铁矿石的价格预期,原因是钢铁使用量意外反弹,大范围的补进存货刺激了需求,高盛还预期明年油价会上涨。
以柯里(Jeff Currie)为首的高盛分析师在周一(11月21日)的报告中称:“近期全球PMI都在加速回升,意味着大宗商品市场正进入一个更为强势的周期。供应限制政策应该在短期内利多石油、焦煤及镍,而成本削减措施则将刺激天然气及锌的需求。”
供给侧改革助推商品价格回升
当前市场情绪之所以乐观,与商品的基本面紧密相关,这和年初的那波上涨逻辑截然不同。
其实,早在今年3月,国内大宗商品就开启了一波反弹。例如,当时最引人关注的无疑就是“疯狂的铁矿石”,其价格自去年12月的低点暴涨60%,然而多方分析师并不看好其可持续性,并认为铁矿石的供需基本面依然疲软。
当前,商品上涨的基础似乎更加扎实。王洋告诉记者,“年初的上涨逻辑在于市场在消息面刺激下的超跌反弹,同时计入了供给侧改革的影响。”此外,每年年初又是中间经销商补库存的时候,需求还是有的,结果就会造成阶段性的供不应求和产品提价。
而眼下,“供给侧改革的力度较强,确确实实出现了供给不足的情况。”王洋举例称,包括如橡胶等产品的供求都仅仅是平衡而已,“如焦煤、焦炭等品种的现货对期货是升水的,可见现货供给跟不上,例如有些厂焦炭等只有5~7天的存货,那么无论多贵的现货都必须要补仓,不然就无法开工。”
此外,他也表示,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大宗商品熊市以及去产能进程,“一些支撑不下去的小公司其实已经倒下,因此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产能越发集中。那些存活下来的大型企业一般比较保守,它们在过去五年里日子并不好过,因此即使短期行情来了也不敢大力扩大产能,因此产能不一定马上上来,这也利好商品价格。”
何北对记者表示,“由于工程机械产销旺盛(包括存在地方对机械设备强制性报废的可能),橡胶需求也异常火爆。”他仍持续看好2017年1月的橡胶合约(1701),“无论期货还是现货,都看不到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但中长期来看,可能要警惕明年5月的合约,例如供给侧改革最为利好的品种——煤炭,国家政策层面已经开始扩大煤炭供应了。”
国金证券表示,今年商品产能的周期已经到了新的阶段,“从采矿、黑色、有色等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11 年之前一直维持高位,从2011年开始快速下滑,考虑到周期行业的开发周期,现在大概率已经影响到供需结构,产能周期已经发生扭转。在此背景下,一旦出现行政性的去产能、出现需求的弱复苏、出现投机资金的涌入,大宗商品价格向上的弹性就会比较大。”
既然产能周期已经进入新阶段,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商品的反弹能持续多长时间?
国金证券称,虽然这一问题极具不确定性,但如果从历史中找规律,这一次大宗商品的反弹是发生在2000~2011年十年牛市、2011~2015年近六年熊市之后,“历史上上一次可比的经验是,1971~1980年十年牛市、1980~1986年六年熊市之后,大宗商品价格反弹了2年。”
此外,近期一大不可忽视的趋势则是人民币贬值,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商品的狂欢。“现在国内外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人民币下行趋势则较为清晰,这一定程度上利好商品,尤其是焦炭、橡胶、铁矿石等,但粮食类的金融属性比较差,大豆则必须要参看外盘。”何北称。
OPEC冻产进程支撑油价
除了黑色系、有色之外,原油是大宗商品类别中不可忽视的一项。近期,由于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达成“冻产协议”,以及特朗普当选后的通胀上升预期,国际油价获得支撑。
回顾这两年的油价走势可谓动荡不堪,2014年7月,国际油价开始走“下坡路”,2015年跌破50美元/桶大关,近乎“腰斩”;2016年,国际油价一度在2月时跌入了“20美元区间”,这令石油出口国苦不堪言。今年3月开始,因为OPEC国家“冻产协议”预期的推动,油价开始反弹,如今则在40美元区间震荡。
近期,各大中外机构纷纷喊话,要密切关注OPEC的冻产进程,聚焦11月30日的OPEC会议。本周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产油国一改前两周的消极态度,纷纷表明减产决心,扭转EIA(美国能源信息署)库存上涨、美元加息概率进一步上升的利空压力;11月24日,伊拉克总理表示,将承担起OPEC在9月为该国制定的减产责任,并称优先任务是提高每桶原油的价格。他说:“我们在石油产出上损失的,将在石油收入中得到补偿,优先任务就是提高每桶原油的价格。”消息一出,原油直线上涨,布伦特原油维持在49.98美元/桶上下。
此前的今年9月28日,OPEC成员国石油部长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召开一次特殊的非正式会议。会议的结果令人惊讶——OPEC八年来首度达成限产协议,产出目标3250万~3300万桶/日,美油因此暴涨5.3%。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当时采访各大机构分析师后发现,如果严格执行OPEC的产量配额,那么2017年上半年油价可能会上升,例如,高盛认为配额可能使油价每桶上升7~10美元;东证期货分析师金晓则对记者表示,上调今年WTI(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的轻质低硫原油期货)运行区间上限至55美元/桶。
不过金晓仍表示,“冻产协议”最终可能有名无实。“即便按照每天3300万桶的产量上限来计算,OPEC需要在现有产量基础上每天削减150万桶。考虑到利比亚和尼日利亚的复产,预计沙特和伊拉克两国每天至少要削减200万桶才能实现产量上限,但这很难实现。”金晓称,“从过往历史看,OPEC在绝大多数时候的实际产量均超过产量上限,最高时每天甚至高出400万桶。”
对于11月30日的OPEC会议,美银表示,如果减产协议伴随严格的配额和严谨的控制机制,那么2017年美国WTI原油均价将攀升至59美元/桶,而如果达成较为宽松的协议,这可能会使得油价较这一预期减少5美元。
也有机构认为完全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较低。美银认为,这一结果将使得油价暂时回落至40美元/桶下方。
其实,对于OPEC而言,无论是否能够真正实行冻产,油价的“100美元时代”都只能是“光辉的历史”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此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解释称,“以前油价由OPEC定价,其供给数量直接决定油价,但现在油价的顶部将由美国页岩油价格决定,其已成为边际生产者,技术进步使得成本不断下降,约为40~50美元。OPEC当前只能设定底层价格,产量越多这个底就越低,产量越少底就越高,但页岩油的产量又会随着油价走高而再度回升,把价格再度打压下去。”
此外,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再平衡等因素,造成了需求不足,原油供过于求的结构性问题也导致了油价长期萎靡不振。究竟冻产能发挥多大功效,仍只能边走边看。
警惕“特朗普式通胀”预期逆转
谈及未来的大宗商品前景,除了基本面、交易性因素等,预期是不可忽略的部分。正如上述多位交易员所述,当前交易的就是通胀上行的逻辑。除了国内实际通胀预期的小幅攀升,更多的其实来自于海外预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其大兴基建的施政纲领抬升了各界对于美国的通胀预期,并传导至全球。
特朗普胜选后的一周内,渣打银行便调升了其对于核心PCE(个人消费支出)的预期,这也是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渣打预计该指标在2016年为1.7%(+0.1%),2017年料为1.8%(+0.6%),2018年为3%(+1.4%)。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权益类资产和大宗商品将继续走俏。
那么不得不问,这种通胀预期究竟会否落空?毕竟特朗普并未正式就任,“我们并不知道他和他所领导的政府是否能够将这些主张落实。然而,面对当前经济现实的制约(如财政赤字),他作出的部分承诺到底能兑现多少,我们仍将拭目以待。”橡树资本联席董事长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兴业研究近期还“泼了一盆冷水”——“再通胀”憧憬或落空。兴业研究认为,综合考虑特朗普基建政策、大宗商品聊胜于无的新增需求,以及能源独立性造成全球原油过剩加剧,特别是考虑到基建拆迁的困难,市场当下对“特朗普新政”的通胀预期很可能高估了。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记者:“根据我们的测算,特朗普提出 5500亿投资计划,所带来的新增粗钢、精炼铜需求大约相当于2015年全球粗钢和精炼铜需求的0.4%和0.2%,在全球钢铁和有色总体过剩严重的背景下,如此有限的需求应该无法对价格产生明显影响。”
“此外,特朗普计划推动能源革命,使美国成为能源净出口国。从原油角度上看,尽管美国难以实现原油自给,但如果美国页岩油产能利用率提高,则可能加剧全球原油的过剩程度,对原油价格形成压力。”鲁政委表示。
就国内而言,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本报记者称:“受制于货币政策向价格型工具的转变和食品价格波动的放缓,未来通胀的波动有望下降。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的CPI将在2%到3%之间波动,波动率下降贵茶数字化云雾绿茶现货运营中心。”他认为,从国外的经验看,基于利率的货币政策调控将更关注通胀,甚至以稳定通胀作为目标,并通过采用利率走廊等形式来实现该目标。